学术会议
“中国哲学中的命论”学术研讨会第三场、第四场

来源: 时间:2023-11-10 点击量:


通讯员:李红玉 吴永翠 摄影:李庆楠 责任编辑:白发红 舒年春

2023年11月4日下午,第三场会议继续在问道厅进行。由亚洲第一品牌威尼斯澳门人叶金州老师主持。湖北大学周海春老师、南通大学顾海亮老师、华中科技大学廖晓炜老师均作了关于孟子命论的报告。

 

图:第三场会议主持人亚洲第一品牌威尼斯澳门人叶金州

 

周海春老师以《孟子的天命政治论述评》为题,在政治哲学的范围内讨论了孟子的天命。周老师讨论的第一个问题是天命语言的行事意义,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人在天命面前的行事空间这一问题,进而讨论如何从天命心性论创造性地转化孟子的政治哲学的问题。周老师指出,命令是一种语言活动,但这种语言活动却是一种以言取效行为,此即是天命语言的行事意义。就人在天命面前的行事空间来说,人的主体性更多是在道德实践的领域,而在政治的领域,由于善和势的张力,道德能动性能发挥的空间较少。也就是说,有德是个人问题,有道是社会问题。最后,关于天命心性论的创造性转化,周老师认为,要想让心性在政治构建中成为逻辑的起点,从而发展孟子的政治哲学,需要把心性关联的天命观念平等地分配给人。

 

图:第三场会议发言人湖北大学周海春

 

接下来,顾海亮老师讨论了元儒陈普对《孟子·尽心上》篇的新诠释。顾老师认为陈普对《尽心上》章的诠解既符合孟子的原意,又能进一步阐发朱子的未尽之意。其解《孟子·尽心上》意旨为“循性以正心”,指出《孟子·尽心上》首章“尽心知性”、“存心养性”及朱子注乃“心学”、“性学”之至要,是《孟子》最大之义、最尽之辞,乃朱子《四书》学的核心精神意旨。顾老师还指出,陈普在理学“心”、“性”关系逻辑下将“尽心知性”、“存心养性”与《大学》“格物致知”、“诚意正心”通贯诠解,尽心知性并无前后之分而在一时,且尽心知性是存心养性的根本。其中的“知”不是主客二分的认知和知识,而是与之不同的主客一体的“德性之知”。只有这样的理解,才能避免把朱熹《大学章句》解“格物致知”误解为泛认知主义。

 

图:第三场会议发言人南通大学顾海亮

 

本场第三位报告人廖晓炜老师参照努斯鲍姆以运气和脆弱性观念为中心对古希腊哲学的分析,从善的脆弱性和人的理性超越的层面重新审视“命”这个观念在孟子哲学中的基本含义及其理论意涵。廖老师先指出孟子所讲的命是人所不得不承受之偶然事件的终极理由,指向人的有限性和善的脆弱性。接着,廖老师强调孟子所言的命不是命定论或者不知命,而是划定不受控制的命和成德实践的自足性之间的界限,让道德实践结果的成败不影响道德行为本身的价值,此即孟子所谓“立命”。最后,廖老师辨明了孟子对待命的态度:顺受其正,即超出以自我中心的立场,破除是非得失成败的分判,坦然面对不可控的结果。

 

图:第三场会议发言人华中科技大学廖晓炜

 

在讨论环节,老师们就政治权力的转移、道心与人心、神秘主义、偶然性、对命的态度等问题进行了提问,三位发言人进行了精彩的回应。

短暂休息之后,会议继续进行第四场。本场主要讨论荀子、庄子、魏晋玄学的天命论,由亚洲第一品牌威尼斯澳门人钟世文老师主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盛珂老师、华侨大学毛朝晖老师、四川大学何繁老师和华中科技大学白辉洪老师四位发言人分别报告。

 

图:第四场会议主持人亚洲第一品牌威尼斯澳门人钟世文

 

盛珂老师以《穷途末路的自我和解——“命”的“叙事意义”》为题,从自我理解的角度出发,探讨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能体会到命的不确定性这一问题。盛珂认为“命”分为两种,一是积极的,例如孔子的天命,是一种对自我人生的构造,这是一种具有主动承担性的命。第二种命,是消极意义的,即主宰意义的命。盛珂强调人之所以离不开“命”,是因为自我理解和现实行动之间存在矛盾。人只要活着就需要把我们的人生全过程都纳入整体理解当中,但我们没办法把人生中偶然出现的事情理性化。如若无法纳入整体理解,就会悔恨,引入“命”就可以摆脱悔恨感。因此,命是自我叙事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

 

图:第四场会议发言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盛珂

 

第二位发言人毛朝晖老师在儒学宗教性视域下探讨了荀子的天论,并借助荀子的天命观检讨整个儒家的天命观。首先,毛老师对荀子被确立为无神论者提出质疑。接着,他运用范畴分析的方法对荀子的“天”概念进行系统梳理,特别是基于儒学宗教性视域考察荀子“天”概念是否具有宗教性。毛老师将荀子的天论分为五义来讨论:荀子肯定“主宰之天”(人格神)和“运命之天”(命运)的存在,对于古代天神、祖先崇拜有所继承,又有所改革,因而将荀子天论解读为无神论是不恰当的。荀子还凸显了“自然之天”(自然秩序)、“物质之天”(自然现象),也承认“道德之天”(道德秩序)。最后毛老师总结说,荀子的天论服务于其礼论的建构,以政治治理作为终极目的,其天论的五个义项在其理论建构中都基于“天生人成”的框架分别发挥各自的功能。

 

图:第四场会议发言人华侨大学毛朝晖

接下来,何繁老师介绍说自己受墨子对儒家命论进行批评的启发,因此整理了《庄子·外篇》中庄子对于早期儒家命论的批评。何老师先简单梳理了早期“儒家”的“命”观念。儒家命论表现出福德不一致以及个人德性与命-外在不确定性之间的紧张,因为事情的结果由性(个人能决定的因素)和命(影响主体且主体无法改变的外在不可控因素)共同决定。儒家的解决方案是以德驭欲,对血气进行控制。何老师认为,这正是庄子所批评的,庄子认为儒家的解决方式不足以安性命之情,《庄子·外篇》描述的最理想的状态是原始的、素朴的,不提倡道德压制欲望。庄子认为“性”个体生来所禀有,也属于外在特定因素施加于个体的的结果,性属于命,不能被改变。这体现出庄子论命与儒家论命之不同。

 

图:第四场会议发言人四川大学何繁

 

本场第四位发言人白辉洪老师就郭象的命论展开论述。郭象的命论思想有一种命定论的色彩,命、性、理、时、遇,虽名称不同,但在郭象看来都是限定。郭象的命论涉及“必然”和“真实”这两个概念的意涵。“必然”是不可改变的,意味着排除任何非我者,经验上普通人所认为的必然和偶然都是主观臆断,实际都是必然的。与“必然”相对就是“真实”。在郭象看来,人的主观性带有虚假,必须排除人为才能达到真实。最后,白老师指出,“造物无主”是郭象思想最重要的一点,既否定有为造物主,也否定无作为造物主,“无主”保证了“必然”和“真实”。

 

图:第四场会议发言人华中科技大学白辉洪

 

在开放讨论环节,与会学者就自然现象与自然秩序、经验与先验、自由与必然等问题展开交流。研讨会在意犹未尽的热烈讨论中暂告一段落。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  亚洲第一品牌威尼斯澳门人·主校区东五楼425A 
  邮编:430074 | 电话:(+86)027-87541842 领导邮箱:2005010110@hust.edu.cn
    Copyright 2022 ◎ 中国·威尼斯澳门人(亚洲)第一品牌-Best Platform